周末的客厅,七岁的女儿陷在沙发里。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,手指在玻璃板上快速滑动。这种景象如今每个家庭都已习以为常。
我望着她,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周末——爬树、捏泥巴、收集糖纸。现在的孩子似乎被一块玻璃屏幕封印了。我起身出门,在小区对面的文具店前犹豫片刻,最后花六块钱买了一包最普通的彩色粘土。
回家后,我把那袋彩色粘土放在茶几上。“试试这个?”女儿从手机屏幕上抬起眼睛,愣了一下,随即眼睛亮起来。她放下手机,几乎是抢过那袋粘土,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。
各种颜色的粘土块散落在桌上,她认真地看着说明图,开始捏起来。先是搓圆,再是压扁,然后尝试把不同颜色组合在一起。过程中她偶尔会皱眉头,因为形状不如预期;有时又会突然笑出来,当某个部分突然栩栩如生。
一个小时过去了,桌上出现了几只歪歪扭扭的小物件:一个汉堡造型,一只顶着胡萝卜的不知道是啥,还有个像植物大战僵尸的生物。它们造型稚拙,接缝处还能看到指纹,但每个都充满生命力。




“看!这是我做的!”女儿举起那个形状像生日蛋糕的物件,脸上是从未有过的骄傲。这种表情,我在她通关游戏时不曾见过,在她刷短视频时也不曾见过。
我忽然意识到,那六块钱买来的不是一包粘土,而是一个小时的真实生活。在这个小时里,她的手指不是在滑动玻璃板,而是在创造、在塑造、在感受材料的温度与质感。她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,体验了肉眼可见的成长——从一团混沌的粘土到成型的作品。
现代生活总是趋向便捷和虚拟,但我们可能忘了,人类最原始的快乐恰恰来自亲手创造的体验。孩子需要触摸材料,需要看到自己的想法在手中慢慢成型,需要经历从失败到成功的探索过程。这些体验,是任何虚拟世界无法给予的。
太阳西斜时,女儿小心翼翼地把她的作品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。那几只歪歪扭扭的小动物站在那里,宛如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温柔抗议。
六块钱能买什么?一杯奶茶?一份早餐?还是——让孩子放下手机的一小时,让她体验创造的快乐,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最简单最真实的喜悦。
那天晚上临睡前,女儿说:“爸爸,下周末我们再买些粘土吧。”我知道,比起手机屏幕上转瞬即逝的光影,她已经发现了更持久、更真实的快乐。

1,本站的内容来源于用户网络分享,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留言联系我们处理!!
2,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
3,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
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玩电子产品,甚至是一两岁的小孩,学校戴眼镜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多,不得不说跟这些电子产品有很大关系。